9月18日下午5点,鲁东大学举行塞拉利昂“汉语+工程专业”线上开班仪式。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邹海林,塞拉利昂教育部常务司长艾利克斯·卡马拉,项目负责人、塞拉利昂总统府特使帕崔克·克罗马,北京汉友通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猛、教育总监赵鹤利出席典礼,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人、项目承办单位——文学院负责人及授课教师、全体学员共聚云端,参加了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鲁东大学校歌中开始。邹海林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塞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双方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互信,我们是好兄弟、好朋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塞两国更要加强团结合作,坚定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落实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鲁东大学凭借30余年丰富的国际学生教育经验和汉友通塞拉利昂国际中文学校在当地打下的坚实基础,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打造了塞拉利“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今天,项目第一期“汉语+工业工程专业”班的开班即是落实北京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中塞两国教育、文化交流的一种新探索,新思路。邹海林代表全体鲁大师生欢迎各位学员参加该项目的学习,成为鲁东大学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并祝愿各位学员为中塞两国的合作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两国友好交往的使者。
塞拉利昂教育部常务司长艾利克斯·卡马拉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塞建交50周年,我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塞中建交5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中国坚持人民至上,在摆脱贫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突出重大成就,不仅使中国更加强盛,也为世界和平安全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感谢中国为塞拉利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抗击疫情提供的实实在在的帮助,中国是塞拉利昂和非洲人民真正的、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在中塞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鲁东大学、汉友通塞拉利昂国际中文学校大胆创新,共同打造出塞拉利昂“中文+职业技能”项目这一全新的合作交流模式,为两国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开启了新的篇章。我对塞拉利昂此项目落地鲁东大学充满信心,相信在中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一定能够按期圆满完成,期待打造更多更好的“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
中塞双方项目负责人也分别发言,感谢项目各方的通力协作,同时希望各位学员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有所成,助力塞拉利昂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中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此次塞拉利昂“汉语+工程专业”是鲁东大学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与合作方创新合作模式,为塞拉利昂教育部量身打造的“中文+职业技能”合作项目,学制两年,共招收学员23人。今后,合作各方将根据塞方需要,在各需求领域打造“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推进项目的高水平建设,提升该项目在塞拉利昂乃至整个非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朱会敏 审核:张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