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17日,由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鲁东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外合作办学能力提升研讨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高水平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山东烟台举办,来自全省7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的160余人齐聚港城共襄盛举。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唐振福,山东省教育厅国际处处长王夫海,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周连勇,鲁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邹海林等近20位领导及专家出席了活动。
在开幕式上,邹海林表达了对活动顺利举办的祝贺和对各位领导、专家及代表的欢迎。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外合作办学以质量建设为主线,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国际化教育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切实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办学能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建设,是适应教育对外开放新时期和后疫情时代的必然选择。邹海林表示,学校党委行政一直高度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多点开花、均衡发展的规划目标,基本完成了引领学科建设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但要真正实现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学校高水平建设、完成新时代赋予中外合作办学的使命、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大局,还需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王夫海在致辞中简单总结了目前山东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他指出,近几年来,山东紧密结合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双高”建设,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取得重大进展,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对外开放特别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工作,距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距离兄弟省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教育对外开放的理念还不够牢固,二是教育对外开放的规模、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三是教育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融合创新的深度、广度不够,四是标志性高水平教育交流合作的成果偏少,五是高校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水平偏低。他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推动我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回归中外合作办学的初心,对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自我检视、明确定位和方向;二是要突出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树立“高地”意识,坚持强强合作,更加注重消化、吸收和借鉴,更加聚焦国家和我省急需、薄弱和空白的学科专业,立足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三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依法依规办学,四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以科学理论指导、引领工作。
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济南职业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李琦受周连勇委托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讲到,山东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直致力于服务山东省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工作,今后将继续为全省高校提供更多更优的活动和项目,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他指出,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给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静下心来思考、碰撞、突破的机会,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充分体现国际合作这个“发展抓手”的作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他表示,教育没有边界,国际间的教育合作是连接国与国的纽带,共同面对、包容互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多样多元、共同创新,将是全球最美的教育姿态。
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的指导,面向省内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国际处中外合作办学相关负责人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为期两天。期间,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专家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政策、中外合作办学设计与协议要点、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中外融合等内容进行解读,还有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分享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刘韶馨 审核:张德强)